本文作者:cysgjj

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哪些

cysgjj 2024-10-28 32
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哪些摘要: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3000卡运动量是多少...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3000卡运动量是多少?
  2. 每天运动量多少对健康最好?
  3. 健身时该如何计算自己的运动量?
  4. 运动量决定人的喝水量吗?

3000卡运动量是多少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一天当中如果安静不动时消耗1500卡热量是比较合适的,每个人消耗的热量是不同的,这与活动量大小以及身高、性别、体重肌肉含量都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平时运动量比较大,或者有重体力劳动的情况下,消耗的热量会多一些,大概能够消耗3000卡热量,老年人不经常运动,消耗的热量相对来说就会少,大概会在1000卡左右。

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每天运动量多少对健康最好

生命在于适度运动。千百年来,体力活动一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技能。直到100年前,人类一直要为了食物和水不断运动,比如说走路跑步等等。直到现代社会,生产力极大提升,科技大发展,我们已经不再需要为了水和食物到处奔走,代之而来的是,长期久坐不动的工作性质。正因为这种变化,我们人类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才不断升高。那么,我们为了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应该保持多大的运动量呢?

1、多大运动量合适?

其实,严格的说,一张运动处方涉及到3个独立的变量组成:持续时间、持续强度、运动频率。

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美国心脏协会认为:一个普通人每天进行中等强度运动30分钟,每周5次即可达标。如果是高强度运动,每天进行25分钟,每周3次就可以

至于运动强如何界定,这对于大众来说是最难的,一般比较靠谱的方法使用运动时的心率来界定的。现阶段可以在运动时候佩戴运动手段来记录运动时心率,进而界定运动强度。

2、低于推荐量,有比没有

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上面的推荐运动剂量是很多试验研究提示的健康运动量,但是对于低于此运动剂量的情况,也不是没有好处。目前很多研究认为,即使是日常活动中的少量运动对于保持身体健康也是有好处的。

3、高于指南推荐剂量,最多不一定最好

很多研究发现,轻中度体育锻炼对健康有正性积极作用,不断增加运动强量不会带来更好的结果。有研究显示,更大的运动量,达到的运动收益,基本上等同于中等强度运动。

日常生活中的体育锻炼,就像临床实践中的药物一样,最好能够量化,包括强度、时间、频率。同时,应该指出的是,良好的运动习惯可能起到的有益作用不差于服用药物。

每天的运动量如何控制我们已经认识到运动是一个人追求苗条身材不可缺少的,那么,每天的运动量应如何控制呢? 从一般摄取的能量上来考虑,一个人每天通过运动消耗掉300千卡的能量比较适宜。如果我们不能每天运动,将这部分能量消耗,那么,多余能量就可能变成脂肪储存起来,“瘦身”的梦可就不好实现了。当然,这里讲的运动,并非专指游泳、网球这样的运动。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注意多活动身体四肢,也是可以消耗掉很多脂肪的。 下面介绍一下正常人通过运动消耗100千卡能量所需的时间,以便大家参考: 步行需40分钟左右,慢跑需20分钟左右,跳绳1 3分钟左右,游泳10分钟左右,跳交谊舞25分钟左右。

运动量多少最好?回答这个问题很简单,那就是要因人而异。 年龄不同,工作性质不同,健康情况不同,运动的季节及时间不同,运动形式和方法不同,都对每个人每天需要运动的总量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以下几点我认为可以确定。

一是,走步是最好的运动形式。不论你从事体力还是脑力工作,哪怕每天种地或做工也不能替代应有的体育运动。而走步才是锻炼身体的最好运动形式。

自己曾经是一个严重的冠心病患者,这种病的发病特点是怕冷,怕急,怕累。自己的亲身体会是,走路比参加体力劳动更容易引发冠心病发作,所以冠心[_a***_]往往都无法走的很远。我病情最重时只能行走二百多米就要停下来站立休息然后再走,这是因为走路时全身各部组织和器官都要一起协调运动,每个部位都要耗氧,这就会给心脏增加很大工作负担,最后导致心肌缺血,产生心脏不适的种种症状。反过来这种现象却可以从侧面证明了走步运动是一种均衡,全面,有效的身体锻炼形式。

二是,***取走步形式锻炼也是有禁忌的。

首先走步锻炼不能操之过急,要注意逐步加量,循序渐进。

其次,年龄较大,身体较胖,特别是膝关节有退行***变的人尽量要防止行走过量,否则会顾此失彼,给膝关节增加损害。这样的人应选择其它的有氧运动,比如太极拳等。

三是,不能简单用走多少步来衡量自己的运动量。

就是说衡量一个人的运动量的多少,要与自己的身体实际相结合。通常的经验是步数逐渐增加,速度慢慢加快,走到身体微微发热或略微出汗为宜,更科学一点办法是行走中掌握自己的心跳指数,一般不要超过每分钟心跳120下为宜。对于健康人来说,慢了达不到锻炼的目的,快了会反而事得其反。

另外,再决定参加走步运动锻炼前,应该对自己的心脏承受能力做个简单测试,既以六分钟的时间和较快的速度行走,看自己能否走完四百米距离,而且没有胸痛、胸闷以及呼吸特别急促等症状,排除有心脏问题的可能。

总之,人生的路要慢慢走,别老是宅在家里头,走出去吸收户外的新空气,见一见酷爱生活的老朋友

作为一个跑步多年的跑步达人,很荣幸能给大家回答这个问题!

跑步是一种科学的运动,但是现在很多人都做不到科学,甚至有的人把它认为是一件很容易的运动,结果跑到最后真的是很受伤,甚至有的人最后都灰头土脸的放弃了跑步!

有一些跑步的问题都没有弄懂你也敢去跑步?但是很不幸是,在现实社会中这种人大有人在,很多人都是特别盲目的,根本不把跑步当成一回事儿,想怎么跑就怎么跑!

在我跑步的时候我就遇到过一个这样的人,他说跑步就要跑的多,跑量越大,效果越好,所以他每天跑一个多小时,当时我就蒙了,竟然有人这样想,我觉得不受伤都对不起他!

说实在的,影响跑步效果的因素真的有很多,比如说跑步速度,跑步时间,跑步方法!

但是要说到哪一个因素最能影响跑步的效果,那肯定是跑步的运动量了!

现在很多人都热衷于跑步,这是一件好事情,但是热衷并不等于盲目,如果你连基础的跑步方法,跑步运动量都没搞清楚,我相信你很难收获跑步的效果,甚至有可能会受伤!

我有一个同学,他虽然年轻力壮,20多岁的人血气很足,每天跑十几公里,没过两三年,结果身体伤的不成样子了,刚开始我就劝他少跑一点,他不听,到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


其实年龄层次不同,跑步的运动量也有区别!如果你不按照标准来,跑步就很容易伤到你,而且也很难收获最好的效果!所以对于跑步来说,我们一定要认清自己的跑步量!

根据不同的标准,看看你属于哪类人群?

对于老年人

现在老年人特别爱跑步,这是好事儿,但是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退化,身体素质下降,我们的跑量一定要注意,达到既有好的效果,也要防止受伤的双重目的!

我建议老年人每次最多跑3到5km,不可跑的太多,两天跑步一次,不跑的时候可以去散步,这样有张有弛,运动量也不会太多,对身体很好,也不容易引起受伤!


对于中年人

健身时该如何计算自己的运动量?

无论是体育锻炼还是运动训练,都存在一个合理安排运动量的问题。

在群众体育锻炼中,锻炼效果好坏,也往往取决于运动量的大小。因为运动量过小,不用动员内脏器官的潜力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担负下来,这样就达不到提高内脏器官功能的目的,因而锻炼的效果甚微。相反,如果运动量过大,在安排时又缺乏必要的节奏,长此下去就会超过人体生理负荷的极限不仅达不到增强体质的锻炼目的,往往还会对锻炼者的健康有不利影响,并对学习或工作造成影响。

怎样安排运动量才算是合适呢?一般可以用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和锻炼者的主观感觉来分析,便可知道运动量安排是否合适。

客观生理指标的测定:目前常用指标包括锻炼前后及安静时的脉膊、血压、体重、肺活量、心电图、尿蛋白、血色素等指标。


测量脉搏是最简便易行、且最能反映机体情况的一个指标,如果安静时的脉搏与以往比较是逐渐下降或者不变,则表明机体反应良好,运动量安排合适,并且还有潜力。每分钟脉搏的正常变化幅度为2~6次。如脉搏频率超过10次/分以上,说明机体反应不佳,如无疾病或其它原因,则说明运动量过大,应予以调整。

安静时正常的血压变动范围应在10毫米汞柱以内,体重不超过0.5千克。如血压明显升高,肺活量显著下降,体重持续减轻,且减轻幅度超过正常体重的1/30时,说明运动量有可能安排不当,要引起注意。

普通健身人士,不需要那么专业设备去测试什么心跳、脉搏啥的。

你只需要在训练后记录:

你今天的训练强度是否能适应?

你当下自我感觉如何?

第二天你的感觉如何?疲劳度如何?

正常的运动时长,一般在1-2小时内。

a.如果你在跑步机上刚跑几步就喘了,证明你平时运动太少,这时你需要把慢跑,改为快步走。走上一段时间后,再调整为慢速跑,再到快速这样。

b.如果你把一整套器材都过了遍,第二天都没啥感觉。天天去练,也没感觉。

那么可以肯定,你的强度不够,而且没有针对性的训练。

健身锻炼时,合理控制运动量是影响运动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运动量太小:达不到锻炼身体的目的;

运动量太大:会引起过度疲劳,甚至影响身体健康。

自我监测方法:

1、运动时脉搏测试法:一般锻炼者运动后即刻心率不要超过25次/10秒,保持有氧运动水平。

2、根据年龄控制运动量:锻炼者的最高心率值计算公式为:180 - 年龄,健身锻炼者心率不要超值,以免产生对心脏的伤害。  

运动性疲劳的自我判定:

1、生理机能判定法:肌力减低,动作协调性下降,特别是完成精细动作时的失误增加。 2、“晨脉”测定法:锻炼后第二天晨脉值较以前增加5次/分钟以上,说明前一天运动量过大应适当减少运动量。

3、主观感觉判定:

锻炼后感头晕、恶心、胸闷、食欲减退、厌恶运动等,说明运动量过大疲劳程度较严重。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方法:

如何计算自己的运动量,只能是概算,或凭自己的感觉进行判断。

计算自己的运动量如果要精确计算的话,是比较难的,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一般人很难有这条件,不是搞科学研究,只是为自己运动做判断的话,也没有必要计算的那么精确。根据自己的身体感受去判断就可以了。

比如,有氧运动时运动心率保持在自己最大心率的60-80%就达到了最佳的运动强度,就能很好的对心肺的锻炼,也是最好的减脂状态。以自己的需要运动30分钟以上就可以。运动后不会感到身体疲惫不堪,瞌睡,精神萎靡,肠胃不舒服,呕吐等等,身体没有明显的不适现象就可以。如果出现上述现象你就可能是运动过量了,应当立即休息,减少运动量。

无氧运动也一样,控制运动不要出现上述不适现象。肌肉的恢复一般时间是48-72小时,如果过了三天了,仍然感到肌肉酸痛难耐,那就运动过量,应该加强营养,休息。

总之,运动量的计算和控制应当以自己的感受为主。因为个体的基因不同,身体素质不同,没有一个统一的具体的标准。


运动量决定人的喝水量吗?

一般来说人每天需要喝1000-1200cc的水。大多数人认为,每天喝8杯水(2000cc)有益健康。喝水和摄取热量一样,应该是需要多少,就补充多少。如果一个人水喝得太多,极容易使体内电解质失去平衡(钠、钾离子大量流失)、水溶性维生素(如B族及C)更容易流失。

人们一直在说,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补充2000cc左右的水分。但这2000cc水分不一定都由喝水获得,而应该把食物里的水分一并算进去,这才是正确的方法。 其实,我们每天吃的各种食物内含很多水分。例如,大部分蔬菜水果90%以上是水,而像鸡蛋、鱼类中也有大约75%的水分。粗略估计,我们吃一餐饭,至少可以由食物或汤里摄取到300-400cc的水。 因此,扣除三餐中由食物摄取的1000-1200cc水分,我们每天只要再喝1000-1200cc开水,平均上午2杯、下午2杯,也就足够了! 但是,我们也应该知道,水的需求量必须视每个人所处环境(温度、湿度)、运动量、身体健康情况及食物摄取量等而定,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值。

由上我们发现,喝水量不能由运动量决定。运动量只是影响喝水量的一个因素。

运动过程中由于大量出汗,呼吸急促,因此水分蒸发较平时多,此时身体需要大量水分。因此建议运动后补充淡盐水,因为淡盐水能及时补充流失的离子,防止出现血钠症等不适反应,并将水温控制在15摄氏度至22摄氏度,

此外还需要注意:运动后不能立即大口迅速的喝水。这样会使血红细胞产生一种叫做“水解”的现象。也就是由于在运动中人体汗液的排除导致血红细胞的水份的减少,外观看来就好象突然瘪下去。如果突然的摄取大量的水分会使血红细胞过分膨胀而破裂。

总的来说,运动量不是喝水量的决定因素,但是却是影响因素,如果今天你运动了,那么今天的喝水量最好比平时多。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健康运动量的新概念包括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tfrtc.com/post/63182.html发布于 2024-10-28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