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魏明健康咨询,魏明健康咨询怎么样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魏明健康咨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魏明健康咨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同历史有哪些名人?
谢邀。
提到大同,你会想到什么?
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煤。
的确,如果说山西是中国的煤海,那大同就是煤海中最重要的那座岛屿。
也因此,大同被称为我国的“煤都”。
大同古称云中、平城,曾是北魏王朝的京师,辽朝、金朝的陪都,如此重要的地位,自然就让这里产生了很多的名人。
先说说皇帝。
北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定都大同,从此,北魏太宗明元皇帝拓跋嗣、北魏世祖太武皇帝拓跋焘、北魏高宗文成皇帝拓跋濬、北魏显祖献文皇帝拓跋弘、北魏高祖孝文皇帝元宏等5位皇帝,都在大同出生。
其中,元宏是最特殊的一位。
大同作为北魏帝都,辽金陪都,九边重镇,历史地位不容小觑,但客观的说,古代大同走出的名人确实不多,甚至与他的隔壁朔州市相比都相差悬殊。就我所知历史上大同的著名人物主要有:娄昭君(北齐***),独孤信(三朝国丈),李存孝(五代第一猛将),曹文诏(明末猛将,但此人也有人说是朔州怀仁人,个人倾向于是大同人)。此外北魏从明元帝拓跋嗣到孝文帝的儿子宣武帝元恪都出生在大同。而相比朔州的人才比大同多得多,张辽(五子良将之首),尉迟恭(门神),李克用(后唐太祖),斛律光(落雁都督),尔朱荣(北魏枭雄),贺拔岳(西魏北周的奠基人),麻贵(明朝名将),王家屏(内阁首辅)等。
将军是一个地方的名人,也是当地的骄傲,今天介绍几位山西大同籍的***髙级将领,与友友们分享,他们是:
△张 瑞,山西省大同市人,***中将。1943年3月出生,196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历任第二炮兵装备技术部副部长、第二炮兵装备部部长、第二炮兵副司令员等职务。1995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1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刘治忠(1941-19***.11.25),山西大同人,曾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94年晋升少将军衔。
△顾德欣,山西省大同市人,***少将。1946年5月出生,1965-1***0年就读于山西大学,1***9-1982年,先后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学院和外交学院研究生院。1982年入伍,国防大学国际关系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中国法学会军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常务理事等社会职务。
最有名的应该是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和佘老太君了吧。拓跋宏作为皇帝被记载的比较多,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一下佘太君。
因为杨家将戏曲故事的传播,佘太君这个人物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在戏曲舞台上,佘太君智勇绝伦,与杨业在七星庙成就姻缘;杨业遭奸臣迫害,战死沙场。佘太君不畏权势、为夫伸冤。其后掌管天波杨府,统领杨门虎将,成为大宋擎天之柱。在杨宗保战死沙场后,佘太君甚至以百岁高龄挂帅,率十二寡妇西征。戏曲故事激励忠义、荡气回肠,佘太君俨然一副不让须眉的巾帼英雄形象。戏曲终究为后人创作,然则历史上是否果有佘太君其人?
历来的文史学家,都将佘太君的人物原型,指向了府州折氏,佘太君即折太君,是为永安军节度使折德扆之女。折氏是个世代大家,女子众多,所嫁女子,只要其丈夫或子孙,官职达到一定级别,即可享受各种封赠。如笔者在前文关于折氏婚姻的论述中所列,折氏女婿中,官职达到知州一级及以上者,即有5人。而如果折氏外甥官职也达到这个标准,则作为母亲的折氏女子,即可享受郡君太夫人的封赠,即这些折氏女子均可被称作“折太君”。但有一位更加像戏曲中的佘太君。她是“张折氏”。
张折氏生活在北宋中晚期,是皇城使、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张构的母亲,封号“崇仁县太君”,亦可称“折太君”。府州人张岊,因为在庆历元年(1041)保卫府州的战役中战功卓著,获得升迁,府州张氏,从此在政治上崛起。“张氏世家府州,县曰府谷,邦乡素号巨族,后世子孙各以功名奋立取美仕、建奇勋,或统帅方面而总兵权,或列镇要藩而安民社,任军政、在城寨者不可胜数。自国家兴师以来,一切兵机计划之谋、边防便宜之务,悉付张氏昆季。由是疆场绥静、羌戎慑伏,外饵跳梁之患,内宽吁食之忧”。《张括墓志》中的这段话,道出了府州张氏家族的兴盛。张岊的儿子张世范,娶妻折氏。张世范以东头供奉官的职衔,为延州绥德城兵马都监,与夏人作战,战死沙场。其子张构,因晓勇善战,军功卓著,官至宁州刺史、管勾麟府路军马公事。建中靖国元年(1101),张构去世,时50岁,这位守寡多年的折太君,年龄当在70岁左右。
如何评价一个皇帝?
我们评价古代皇帝,当然是从他的功与过上评价的.而功与过又喜欢从他施政的对外与对内来评定的.
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对外方面征服并安定了少数民族,被少数民族称为"***",再往大说,李世民时期,唐王朝的名声远播世界,当时唐朝和世界各地多个国家有贸易往来.唐朝时的中国可谓是世界的中心.
对内他虚心纳言,听取意见.国家经济强大,农业发展,百姓安居乐业,开创了有名的"贞观之治".
但只要是个人都会犯错,李世民晚年时迷恋丹药,最后因服丹药过量而亡.虽然史书没写,但从李治继位后做的一些事情,可以看出.
再比如说乾隆
对内,发展经济,团结各民族,整顿吏治,一度也创建了盛世,
对外,多次用兵都胜利了,奠定了中国现有版图的基础.
但到了晚年,任用和珅,造成贪官横行,百姓叫苦,加上他本人贪图享受,耗费钱财,国库逐渐空虚。最重要的是因为闭关锁国,不引进先进科技,导致后来国家越来越弱。
评价一国的统治者,依不同角度与不同史观,可分为许多派。
而后人评论统治者,又多容易以果推因,于是常有以下情况。
比如某开国之君:
- ——若他有生之年完成集权,但国祚不长,传统史观会说他排除异己。
- ——若他有生之年没完成集权,且国祚不长,传统史观会说他无力御下。
- ——若他有生之年完成集权,且国祚长久,传统史观会说他混一四海。
- ——若他有生之年没完成集权,但国祚长久,传统史观会说他宽宏大度。
比如某壮阔的开疆之君:
- ——结果好,那就是雄才大略。
- ——结果不好,那就是穷兵黩武。
- ——提拔基层得力,那就是任贤使能。不得力,就是任用私人。
- ——任用老将得力,那就是用人不疑。不得力,那就是暮气沉沉。
比如某内敛的守成之君:
- ——国祚长久,那就是施政仁义。
- ——国祚不久,那就是保守趋退。
甚至,私人品德上也会因结果而导致不同评价:
- ——国祚长久而多有内宠,那是风流天子。
- ——国祚不久而多有内宠,那是***亡国。
- ——国祚长久而大搞文化,那是文***翰林。
- ——国祚不久而大搞文化,那是靡费乱邦。
举个例子吧:乾隆皇帝。
- 若站在中国传统史书评价角度,他本算个合格的皇帝:
- 安抚百姓,视察水利,减免税收。
- 这些公共***,以18世纪中国的行政与科技条件,他算做得很好了。
- 在他治下,中国也确实人口***展、海内颇富裕。
- 他跟他爷爷的统治期合称康乾盛世,也算得是安了邦。
- 又改土归流,兴兵征讨,拿下了西北、北方与西南,将原本松散的藩属更牢固地掌握了:这算是开疆。
- 文治武功都有了,他老人家自吹十全武功,虽然有些过,但也不算太离谱。
- 当然,为了安邦,乾隆搞了许多集权的工作,很容易让现代人不愉快;
- 乾隆年间,民间贫富差距依然巨大,却想想18世纪的农业社会,不算太发达的商业发展,中国本身的广大疆域,要消除贫富差距达到海内兼富,还真不易。
当然,为了开疆,乾隆朝征伐也多所杀伤,有穷兵黩武之嫌——但历朝开疆者,莫不如此。
- 即,在中国传统历史角度,乾隆皇帝,相比起他的历代同行,在安邦和拓疆两个角度,都不失为一个合格的皇帝,甚至从某些角度讲,可算是个好皇帝。
可惜,乾隆皇帝身故时,已经是19世纪前夜了。
- 一个古代史皇帝,一旦扔进现代史观里,问题就大了。
- 传统史观里,君臣揖和、百姓安堵,就算是好了。
- 但在我们熟知19世纪历史的现代眼光下,不免会觉得,乾隆是个靠集权稳定了国内统治,但因循守旧错过改革时机的东方君主——明明死时已近19世纪了,却没能随时代而改革,某种程度上,还阻碍了后续的改革。
以现代视角看
- 消除了统治者的神圣光环、讲究平等与天赋***的角度,则每个统治者都是曹刿所谓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 在现代视角下,一个不进取、不改革、不开明的统治者,自然有过错。
- 就像美术史上有学者说过偏激的说法:
- 印象派之前,画家只需要做好自己分内的事;
- 印象派之后,画家不创新就是种罪过。
中国历史有种情况,出现不止一次:
- 一个君王/朝代,总在开国时疑似万象更新——不更新的早早***掉了,都没来得及成为朝代。
- 而后,多半会在某种程度的集权后,迎来一段时间的平稳期,接着又迎来新的分权者——外戚、宦官、权贵等——形成兼并。
- 最后日益散或弱,终于迎来末期。
所以历史上当权久了的皇帝,不少是在中前期圣明进取,而晚节很难保证:
- 若非姑息养奸,就是大开杀伐。
自然也有想改变宿命的,但在大历史潮流之中,个人的意志驱动力很是有限。
- 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
- 企图一代人做几代人事的所谓超前者,很容易被时代浪潮打得粉碎,好意愿办出坏结果。
- 而保守的统治者顺应时代潮流,也容易被后来者嘲弄。
所以中国古来皇帝凡是当久了的,许多身后难免毁誉一体:
- 无论开头多么圣明,时间长了,总容易在保守僵硬或激进暴虐中走一条路。
- 许多时候不是人力可为,而是制度天然的问题。
谢邀,如何评价一个皇帝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我们可以拿四个皇帝做参考,隋炀帝,唐太宗,康熙皇帝,崇祯皇帝。
第一,结合当时时代背景。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许多史学家对崇祯流露出同情而对隋炀帝评价较低。隋炀帝接手的是隋文帝留下的大好河山,经济发展,政治稳定,人民安居乐业,隋炀帝完全可以成为一代明君,可是他穷兵黩武,骄奢淫逸,虽然为后人做了大运河,科举制等贡献,但是瑜不掩瑕,隋亡于隋炀帝导致了隋炀帝的评价普遍偏低。崇祯继承的河山是破碎的,作为地主阶级统治阶级的代言人,他面临反抗压迫的人民是无奈的,他如果不维护地主阶级藩王士大夫的利益就会被推翻,然而不满足农民诉求就会被起义的人民推翻。如他的人还有秦子婴,完颜守绪等人,因是上一代种下的,他们只不过是食果。
结合时代背景才能得出正确评价,朱由检面临的困难比李世民,杨广大的多。
第二,切忌一刀切。
不能因为隋炀帝的过就否定他利于后世的京杭大运河,治理少数民族,完善科举制的贡献。不能因为李世民的贞观之治就忽略他早年的弑兄逼父,晚年的刚愎自用。人是两面性的,我们要分开分析。但也不能因为一个昏君暴君做一件好事就为他翻案,一个明君做一件坏事就疯狂摸黑。
第三,对人民的贡献,对民族的贡献。
评价皇帝的标准从来都没有一个硬性规定,每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你眼中的合格皇帝不一定在他的眼中合格,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看到史先生邀请,赶紧来答!说说某评价一个皇帝的标准。
中国历代的列位皇帝看完这个标准纷纷来骂猴格苛刻,你这标准会有几个符合的?全部都不合格吧。
不过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明成祖朱棣以及清高宗弘历还是从人群中挤出来表示他们符合标准,还没开口就被各自的爹拍飞。
全体皇帝一致要求改标准,猴格大人无奈,只好重新说一个标准。
简单的标准啊!
这次没多少人吵了,因为符合标准的多了,宋仁宗赵祯和明孝宗朱祐樘手拉手***笑,一旁乾小四嗤之以鼻:你们二位可拉到吧,一个生不出儿子,一个儿子没教好,好意思说自己是合格的?
【乾小四剧照】
赵受益涨红了脸愤怒的说:这次的标准没有生儿子的一条,再说你儿子也没给你长多少脸啊!
不请自来,中国家的历史太长了,皇帝也很多很多,但是如果要评价一个皇帝,则有太多的事项准则了,就像是唐太宗也有他的另一面。
1.大位的继承。这个就比较多了,比若说得国者正,如刘邦朱元璋。或者长子继承,亦或者像清朝的九王夺嫡。
2.政治政策制度。政策是否会促进国家健康发展,制度是否合适当时国家的情形,吏治是否清明。
3.军事外交。军事力量是否能保证国家领土的完整和老百姓的利益。外交方面,能否用强有力的经济军事实力保证国家的尊严及天朝上国的地位,让百国来朝。
4.经济方面。能否在国家机器的保护下,老百姓安居乐业,耕者有其田,基本不存在灾情发生,或者流民起义。
5.文化教育。看人文的发展是否积极向上,使文人有为国家和老百姓做事的情怀和担当。能否促进老百姓内在精神的教育。
等等,还有很多,不胜枚举。
这些纯属个人观点,而且手机敲字,谢谢,点赞必回!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魏明健康咨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魏明健康咨询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tfrtc.com/post/50735.html发布于 202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