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动健康体重设置斤数,运动健康体重数据确认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运动健康体重设置斤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运动健康体重设置斤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 靠有氧运动维持体重,碳水摄入多少?会不会生酮?
- 每天快走5公里,没有节食,但是体重一直在慢慢的下降,怎样保持体重稳定不减?
- 健身训练量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的关系?
- 基础代谢1600大卡,最近每天吃1500大卡以内,运动至少300大卡,体重反而上升是怎么回事?
- 每周锻炼4-5天,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为什么体重还会增加?
靠有氧运动维持体重,碳水摄入多少?会不会生酮?
仅仅依靠有氧运气来保持体重,这不科学也是不能达到长期的保持,首先我们要知道每天依靠有氧运动时,我们在减去脂肪肌肉也在流失。可能你会说,没关系啊,我不需要肌肉,我只想身材好一点就行,但你是需要紧致的线条,还是干瘦那种?你可以去看那些长跑运动员,凡是马拉松的,几乎身材都是非常消瘦型,反观那些百米运动员,他们的身体是有型的。
如果是只做有氧运动,肌肉含量减少,会导致我们的身体稳定性降低,也会增加我们损受伤的风险,个人建议力量为主,有氧为辅的训练,体型在好的同时更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体态的端正。
谢邀
众所周知三大营养元素(碳水,蛋白质,脂肪)其中最重要的是蛋白质(肌肉组成重要物质),碳水是提供人体运行所需能量的,脂肪(优质脂肪含有更多对身体有益是物质,软磷脂,鱼油等等)。
那么如果不为了肌肉,只是为了出汗,健康,那么可以只进行有氧训练,但是要注意这三大元素的营养均衡,请看下面公式
☆1克碳水化合物含4千卡热量
☆1克脂肪含9千卡热量
☆1克酒精含7千卡热量
女性基础代谢率=661+9.6*体重(kg)+1.72*身高(cm)-4.7*年龄
男性基础代谢率=67+13.7*体重(kg)+5*身高(cm)-6.9*年龄
***如算出来男的1800,那么按百分比,碳水,蛋白质,脂肪,3.4.3
每天快走5公里,没有节食,但是体重一直在慢慢的下降,怎样保持体重稳定不减?
如果不是病理性的原因,那么体重下降的原因就只有一个:摄入的热量<消耗的热量。
如果您想保持体重稳定,那么就要通过运动和饮食,使得摄入的热量=消耗的热量。
我们再来仔细的分析一下您的饮食运动情况,以便找到最适合您的方案。
1、没有节食。
2、每天快走5公里。
3、体重持续下降。
问题中没有描写详细的饮食内容,所以无法判断究竟有没有节食。但是结合您的体重持续下降的情形,我判断大概率的是您有节食的情况。
节食除了对饮食有各种限制之外,还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实际摄入的热量=身体所需的热量。
吃的很饱,但是吃了很多低热量的热量,也是叫节食;
不吃肉、不吃油脂也叫节食。
你这是要逆天啊!别人都是担心体重不降,你是担心怎么让体重稳住不掉,你让这些辛辛苦苦减肥的胖友们情何以堪啊!
不过你每天快走五公里,不节食,体重还在掉,说明运动消耗的热量大于你摄入的热量了。和减肥人群相反,别人摄入量小于消耗量,你就得倒过来,摄入量大于消耗量。怎么才能做到摄入量大于消耗量呢?这就得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吃,二是动。首先吃的量应该增加,也就是多吃一点,可以适当增加脂肪和蛋白质的摄入。其次运动量适当减少,这样让消耗的热量减少,达到体内热量正平衡 ,这样就能减少体重下降。
总之,无论是想减肥还是想增肥,都得从热量入手,想减肥,就要做到摄入量小于消耗量,想增肥,就做到摄入量大于消耗量。
健身训练量与每公斤体重蛋白质摄入量的关系?
谢邀。但这个问题难倒我了,其间的相互关系复杂到让我难以整理出语言及文字去描述。
您做为脑科学与健身的研究者,其中的相关生理机制是会比较了解的。所幸的是您不单单只是健身研究者,从生物进化的角度去看,毕竟本人并不是很推崇健身,但却推崇运动,健身与运动是两个概念。我说的仅限于从生物进化角度来看,从其他任何一方面来讲,我的说法都是不成立的。
- 首先健身训练量肯定与蛋白质的消耗是有关系的,可问题是,就算不健身,无训练量可言,也是需要蛋白质摄入的。而健身的训练量是渐进的动态行为,也就是说,其间的关系只存在于当下的训练量与蛋白质消耗的匹配。
- 诸多渠道可以查到不同数据的每公斤蛋白质消耗,比如,有氧运动每日摄取1-1.6克蛋白质每公斤,力量型的呢,每日摄取1.4-1.7克蛋白质每公斤。反正说的都有道理。可是这是钟型正态分布所呈现的数据而已,何况还只是非实验室的数据。
- 健身训练会导致ATP的大量合成与肌纤维的重组,必然需要蛋白质。而能如此消耗的人若没有相应的蛋白质摄入,健身的训练量相应效果是会损失。但没有如此消耗能力的人,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对身体也是有害,这个有生理机理可循。
- 不管怎样,蛋白质对训练是很重要的,举个例子,在我们中国早期的人,生产体力[_a***_]量是够够的了,但处于农业社会的他们却依然骨瘦如柴,因为他们没有摄入奶制品的习惯与鱼类肉类的条件,大多还是以农作物高碳饮食来补充能量,身体是维持了,但却显得精瘦,却不能像游牧民族的人与西方国家的人那样显得壮硕,蛋白质就是其中原因之一。
- 虽然健身训练与蛋白质显得很重要,但也不能太迷信蛋白质,循序渐进的训练会让人体合理的摄入相应的营养的,要相信,人体细胞比人的本体可聪明多了。要练块状肌肉的那群人不算。
纯手打则无图,无法例举生物化学的机制一一讲,信息时代,上网查谁都能提供像样的理论,我就不凑热闹了。
谢邀。
做什么事都要一步步的来,健身更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刚开始保持个运动习惯就可以了,比如一周在固定的时间跑步、跳绳、游泳🏊……是运动就可以,坚持1-2个月。身体适应了运动强度,对身材有更好的要求,去健身房当然是理想的选择。有人教最好,不要盲目的瞎练,健身不成反伤了身。不想走弯路,找个靠谱的教练,花点钱学习一下。也不用买太多的课,10节课够你把健身房内的固定器械学明白了,日后慢慢练,进步是一定的。蛋白质的摄入量,一般不健身的人每公斤体重0.8克,健身人群可以增加到1.2克左右。不是越多越好,吸收不了排出体外都浪费了,想有个好身材本就不是什么太经济的事。
目前FDA建议的是健康的成年人每公斤体重摄入0.8克蛋白质
这个数量对于普通不健身的健康人可能适用,但是对于我们这些经常健身的人用处就不太大
目前科学研究表示,每公斤体重摄入1.6到2.2克蛋白质都在健康范围内,依照你的运动量逐渐提高,比如一周运动3天那么就摄入每公斤1.6克蛋白质,如果一周运动6天那就摄入每公斤2克蛋白质
对于身体健康的人摄入更多蛋白质并不会有什么问题,对于肾脏的危害主要是针对于不健康的人,例如糖尿病
但是摄入太多蛋白质,虽然没有太多坏处,但也没有好处就是了,虽然一样会被人体吸收,最后多余的热量也不过是转化为脂肪
每顿饭能合成的肌肉蛋白在20克到40克左右,因此如果你想增肌,那么建议加餐,但不建议胡乱吃,鸡蛋清或者蛋白粉都是十分方便提高蛋白质摄入的食物
基础代谢1600大卡,最近每天吃1500大卡以内,运动至少300大卡,体重反而上升是怎么回事?
根据题目描述,在能量缺口将近1000kcal的情况下,体重反而上升,应该考虑从三大热营养素的供给比例和继发性肥胖这两方面检查是否存在问题。
基础代谢1600kcaI,应该为年轻男性。按照我国成年男性(18~49岁)轻体力的2250kcaI平均热需要量,每天的热能摄入就减少了650kcal,加上运动消耗至少300kcal(必须是在日常身体活动基础上额外增加的消耗),将近1000的能量缺口从理论上说,周减重1㎏上应该不是问题。那么不降反升问题可能出在哪里呢?
三大产热营养素的供给分配比例是否合理?
正常平衡膳食的三大产热营养素分配比例是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2%~15%,脂肪为30%,糖类为50%~65%。减肥饮食的三大产热营养素分配原则是蛋白质占总能量的15%~20%,脂肪占30以下,糖类占50%~55%;在蛋白质的选择中,动物性蛋白质应占总蛋白质的50%左右,脂肪类应以减少饱和脂肪酸相应增加单和多不饱和脂肪酸。
在减肥时,由于膳食总热量的控制,例如本题已低于基础代谢100kcal,在有限的营养素摄入中,如果糖类或脂肪摄入占比较高,而蛋白质摄人不足,或者糖类或脂肪摄入严重不足,而过高摄入蛋白质类食物,或者蛋白质的摄入过于单调,只注重量而忽视了质,使蛋白质的合成受限,形成蛋白质合成的原料氨基酸堆积,同时由于蛋白质的产热效能低下,虽然总体上看起来总热能摄入减少了很多,如果供比不合理,不仅发挥不了减重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影响脂的代谢,使体重不降反升。
应排除继发性肥胖的可能
继发性肥胖主要指临床上继发于神经-内分泌-代谢紊乱基础上的肥胖或遗传性疾病所致的肥胖。如下丘脑及垂体病变、甲状腺功能减退、皮质醇增多以及胰岛病变等。
因此,可以考虑排查一下蝶鞍是否扩大、骨质有无明显破坏;检查血皮质醇;T3、T4、TSH,用以排除间脑性、垂体性、肾上腺皮质功能、甲状腺功能和自主神经紊乱等,以排除继发性肥胖的可能。鉴于肥胖后也有可能引起一系列内分泌功能障碍,所以排查时要注意二者的区别。
按照本题描述,1600kcal基础代谢水平其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可能性不大,但也无法排除其他的可能性。因此,排查一下并没坏处。
结语:减肥是一件很严肃的事情,非并简单地“管住嘴,迈开腿”就可以把体重减下来。肥胖最大的问题就是身体的营养代谢机制已经发生紊乱,减肥的过程即为营养代谢的恢复过程,因此,营养素的合理分配供给至关重要。
你的基础代谢率在1600大卡,日均消耗的热量应该在2100~2200大卡即使不用运动也会有近500大卡的缺口,结合运动每日热量缺口在800大卡左右,非常可观。应该每天都在瘦,才符合这么辛苦的饮食+运动,但实际上并不是。减肥看上去就是管住嘴、迈开腿,如果真的真的简单还会有那么多人都瘦不下来么?
利用基础代谢率减肥,即使不运动也会瘦。但要瘦的体型好看、更健康快速,运动是必不可少的。
减肥期间,体重并不是一直下降的,体重会有波动但总体呈波动下降才是正常的,所以你的体重短时间上升并不用太担心,基础热量控制的合适会慢慢降下来的。
减肥,重在坚持。
1.刚开始运动时,肌肉会充血水肿,从而造成体重的短期上升。
2.记录饮食并不完善,经常忘记记录或者食物重量把控的并不完善。食物摄入的热量还是偏高。
3.经常在外边吃饭,会吃到很多多余的油。这部分油往往无法估算,是造成记录热量低于实际摄入热量的原因之一。
4.口味重,盐摄入高。麻辣和白糖是掩盖咸味的主要手段,另外一些卤制、腌制食品也含有大量的盐分。盐分摄入过多会锁住大量的水分增加体重,会造成体重明显增加。
5.一般情况下,选择称重的时间是清晨空腹、尽量排出大小便。三餐比例不合适晚饭吃的多,或者吃了一些不宜消化的食物,胃肠道中的食物残渣会导致你第二天的体重不降反升。
6.营养欠均衡。缺少必要的纤维素摄入,缺少油脂摄入,缺少必要的蛋白质摄入,虽然短期内会造成体重快速下降,但时间一久就会停止下降并反弹。
首先是佩服,基础代谢是1500,我是按1600吃,当然包括调料、油、零食这些全计算进去,坚持了一周,饿得自己看到碳水就疯了似的想吃,最后还是放弃了,如果你能坚持,我觉得不必在意一天一时的得失!
你的热量计算的有问题,实际可能远远不止1500打卡,要吃营养健康的食物,蔬菜蛋白质少量主食,如果碳水化合物吃的太多,升高血糖身体就会分泌胰岛素,就容易合成脂肪,也不太容易减肥,养成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才是减肥的关键
首先,基础代谢的计算并不严谨,你按照公式计算出的基础代谢,只是拥有你这个年龄、身高、体重的正常人的平均基础代谢值,并不是你自己的。
其次,体重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我们人体中的水,肌肉,脂肪,甚至是骨骼等很多因素都会影响体重的变化。而在减肥中最可能影响我们的体重就是水,脂肪,肌肉。你身体中的水和肌肉都有可能导致你的体重增加。
因此,减肥中你可以小范围的调整摄入热量的多少,并观察身体的反应。而且不要把体重当成唯一的衡量指标,可以看看自己体形的变化,维度的变化。
只要你走在正确的减肥道路上,成功只是时间的问题,不用太担心,希望我的解答能给你信心,最后祝你减肥成功。
每周锻炼4-5天,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为什么体重还会增加?
每周锻炼4-5天,无氧运动和有氧运动相结合,为什么体重还会增加?减脂减重,在于多做有氧运动,并保证有氧的运动足够的运动时间和运动强度。
每周锻炼4-5天,锻炼次数是可以的,但是如果是减脂减重,就应以有氧运动为主要运动方式。有氧运动减脂减重,而无氧运动是增肌塑形的运动方式。
有效的有氧运动减脂减重,就强度而言,每周应三到五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运动时,保证心率在最大心率的60-80%。以减脂减重为目的时,应多做有氧运动,少做无氧运动。
有氧运动减脂减重同时,还必须注意饮食的合理性。减少油脂和糖的摄入,避免油炸食品,西式快餐,以及碳酸饮料等饮食;早餐要有营养,晚餐少吃,多喝水。
减脂到一定程度,比如女性体脂减到25%左右,男性体脂减到20%左右,可以有针对性的做一些无氧运动。无氧运动,可以在有氧之前做,也可以单独做;运动的方式和次数,应根据运动目的和身体情况适时调整。
其实有的时候简单的问题还真的不能用三言两语就能解答清楚。
在抛出这个问题后这里有几点值得讨论的,无氧与有氧的结合具体怎么做?如何区分有氧与无氧?其次我们体重的增加到底增加的是什么?有什么不一样?这样的训练频次持续多长时间了?最后在摸一***口问一问自己到底是想要好身材还是变得更瘦?
我们逐个进行反问然后逐个进行解答,有氧我更喜欢被说成心肺,根据最新的考究和实践证明心肺训练不建议放在力量训练做完之后马上做,会影响力量训练后的肌肉合成,因为大量的肌糖原分解后得不到恢复继续损耗会激发皮质醇激素分泌,这种对减脂不利的激素我们需要敬而远之!所以我们的心肺训练可以放在第二天或是2~3小时后。
其实有氧与无氧最大的区别就强度上的区别,跑步时偶尔来一次冲刺跑,这时我们总供能系统则是属于ATP_肌酸磷酸分解供能,这是在我们肌肉无氧情况下进行的,所以跑步并不全是有氧训练。每周4~5次训练频率看似频率很高应该没什么问题,可是我们还要知道一次有效的训练还需要看训练强度(保持训练时有不适感,比如肌肉的充血泵感,隔肌痉挛等…)、时间(60—70分钟)以及类型(是肌肥大训练、还是功能性训练、还是心肺循环),这些要素都是我们训练需要考虑的问题!
如果体重增加了也不要太灰心,身体的成份除了脂肪还有水分和肌肉,正常情况下我们一天之内水分上下浮动可达1.0~2.5kg,对于不经常锻炼的小伙伴来说就算是来自非常低强度的慢跑运动都有可能造成肌肉糖原损耗,通过几天的超量恢复根据一个肌糖原携带3个水分子的原理,由水分带来的体重上涨那是分分钟的事,好像体重增加跟脂肪并没太大关系。所以一次减脂训练的正常周期至少在2~3个月,等到3个月后再来断定自己的体重是不是因为脂肪增加了!测量维度观察体型和比例看看自己是不是真的胖了,想想当初我们到底是想获得一个好身材还是紧紧只是瘦!
是不是搞清楚以上几点就知道为什么体重不减反增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运动健康体重设置斤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运动健康体重设置斤数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tfrtc.com/post/41092.html发布于 2024-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