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传统饮食书籍有哪些比较突出的?
说起古籍中的饮食书籍,我感觉绕不过去的一个是乾隆才子、诗坛盟袁枚的《随园食单》。
《随园食单》是大美食家袁枚四十年的实践产物,嗯,说是实践,其实他也没有下厨就是了,君子远庖厨对他的影响还是太大啊。
《随园食单》介绍了我国326种南北菜肴饭点,还有当时的美酒名茶,就连配料和品尝也有所描述。
这本书自问世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厨者的经典之作,完完全全可以指导厨师了。
2008年的时候,中信出版社出了一本漫话《随园食单》,简直是色香味俱全。
饮食问题自古受到重视,在专门的书籍出现之前,在诗歌辞赋中就写了不少,像《诗经》、《周礼》、《楚辞》、《吕氏春秋》中涉及很多,不少烹饪理论成为以后几千年传统饮食的发展依据。自古至今,存目者过千,传今者百余,所以不按时间顺序详细说,举例一些比较有名气有特点的:
1 《吕氏春秋》为什么会和饮食沾边呢?主要是其中《本味篇》塑造了伊尹这个庖人出身的“鼎鼐之才”的政治家形象,记载当时的美味佳肴和特产,关于刀工、火候、调味的烹饪理论,形成一份名目繁多的食单,是研究我国古代饮食的重要史料文献之一。
2 农书、医书一类的。《神农本草经》、《齐名要术》、《本草经集注》、《本草纲目》、《急备千金要方》,会记载很多饮食方法,告诫人们应该吃什么,不宜吃什么,医书中会有食疗要方。
3 养生类。《养性延年录》总结各种饮食禁忌;《养老奉亲书》老年保健专著;《饮膳正要》是根据宫廷饮膳经验编纂的,《饮食须知》也是元代人写的,介绍了360种食物相反相忌、性味及饮食方法;《遵生八笺》大量篇幅写的是生活中如何养生,其中有“饮馔服食篇”。
4 烹饪方法、美食名单。 这类内容比较多的比如元代问世的《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保留不少宋***菜方法;《易牙遗意》收录150多种调料、饮料、面点、菜肴、食药做法;《调鼎集》清代饮食专著,内容相当丰富;《随园食单》列有326种菜肴点心,类似的还有《醒园录》。
5 专项 写茶的《茶经》《大观茶论》,写酒的《北山酒经》,素食的《素食说略》等。
有名的基本列出来了,肯定不够全面,仅供参考。
文/GSN
古人是如何利用饮食来降暑的?
利用饮食避暑,最早起源于汉代。
南北朝时期,伏日饮食避暑有进一步发展。据《荆楚岁时记》载:“伏日进汤饼,名为消恶”。古人习惯称暑气为恶气,避恶就是指消暑。古人盛夏吃汤饼无疑是一种很好的避暑方法。其避暑原理很简单利用吃热气腾腾的“汤饼”即一种放在水里煮熟的面食,出一身大汗,从而带走体内大量热能。大热天吃火锅的会不会也是这想法…
至宋代,伏日清热防暑食物的品种就更多了。诸如瓜、李、荷叶、绿豆汤、银苗菜、新莲、避暑汤等。当时,人们就注意到盛夏该吃哪些清凉的食物防暑了。
清代,除了吃之外,还有好玩的装饰摆件,那就是将西瓜镂空,雕刻成一盏碧绿的,有美丽图案的“西瓜灯”,既赏心悦目又清凉通透。关于西瓜灯的文字记载则约至明末清初。
在伏日人们吃得最多的还数莲子汤。莲子的食疗价值极高,譬如以下古医书所载:《食医心镜》:“止渴,去热”;《滇南本草》:“清心解热”;《纲目》:“莲之味甘,气温而性涩,禀清芳之气,得稼穑之味,乃脾之果也。士为元气之母,母气既和,津液相成,神乃自生,久视耐老,此其极舆也。昔人治心肾不交,劳伤白浊,有清心莲子饮;补心肾,益精血,有瑞莲丸,皆得此理。”故中医学认为,莲子性味甘平,有补脾涩肠、养心益肾的功用。因此,夏日常饮莲子汤不仅能清热解火,而且能养神益脾。此外,还有 “贴伏膘”一说,即此日起, “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认为在三伏天喝加上辣椒油、醋、蒜的羊汤,必然全身大汗淋漓,这汗可带走五脏积热,同时排出体内毒素,极有益健康。
也有在三伏天喝用苏叶、藿叶、甘草等中药煎的汤。正如《春明岁时琐记》载:“伏日……有舍冰水者,或有煎苏叶、藿叶、甘草等汤于市中舍之,谓之‘暑汤’。”此书中还提到“(北京)市中敲铜盏卖梅汤(杨梅汤)者,与卖西瓜铿聒远近。”
这里的“苏叶”,即紫苏叶,紫苏性温、味辛, 能发表散寒、理气宽中、化痰止咳。而“甘草”即甜草,以根入药,性平、味甘,能够缓中补虚、泻火解毒、调和诸药,生用可治咽痛、痈疽肿毒。“藿”即藿香,以其茎、叶入药,性微温,味辛甘,能够解暑、化湿、和胃、止呕,主治感冒暑热、头痛胸闷、精神不振、食欲不佳。
苏轼其实在医学方面也有成就和作品,你知道哪些?
他在少年时期即对医学有浓厚兴趣,在读四书五经的同时,也读了不少当时的医学书籍,如《伤寒论》、《千金方》、《别药性论》等。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屡遭贬谪,但在各地辗转做官的途中,每到一地,都注意收集有效验方施方舍药,解救民众之疾苦。他在黄州做官期间,瘟疫流行,他找到自己的好友兼名医巢谷,寻求防治瘟疫之法,巢谷有一秘方名为圣散子,从不传授他人,但在苏轼的再三请求下,并指出这关乎人民生死,巢谷才将这方传给了苏轼,并要求他不能传于他人。苏轼回到黄州后,将此方公之于众,以解人民瘟疫之苦,挽救了不少人的性命。以此可见,苏轼挚爱医学,广***众方,并不只是为自己治病,而是心系众生,以解救众生之疾苦为己任,
面对愚昧迷信苏轼极力反对。被贬到海南时,他见当地不少人信巫不信医,杀牛求神来治病,他十分痛心,写道:“病愈则归德于巫,不愈则称神怒,人牛皆死而后已。”被流放后的苏轼无氏无权,为此痛惜不已,他遗憾“自己莫能救”,就写给柳子厚《牛赋》,谴责有病不求医却滥杀耕牛的恶习,极力宣传科学知识。
苏轼有不少文章是论述医理的,如《求医诊脉》,他认识到中医诊脉的复杂性,浮沉紧芤阴阳虚实,变幻莫测难以明辨,事关生死,稍不留神就会酿成大祸。“病不可不诣医……士大夫多秘所患以求诊,以验医之能否,使索病于冥漠之中辨虚实冷热于疑似之间。”谴责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士大夫故意隐瞒病情来验证医生诊脉之水平致使医生失之周查,误诊误治。这一针砭,至今仍有教益。
苏轼收集医药知识并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应用。他主张有病应求医,要详告自己病情,提出:“有疾而求疗,必先尽告以所患,而后求诊,不以困医为事,而病常愈。”此外,苏轼对中医养生学兴趣更高,提出了“安与和”的养生观,告诉人们只有保持内心的安静与安详,顺应外物世界的安详保持生理心理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才能泰然处世,颐养天年。其《东坡养生集》根据内容不同,分为方药,饮食,游览,居止,妙理,达观,调摄等十二卷,为后人 留下了丰富的养生作品和行之有效的养生方法。
总之,苏轼热爱医学,关心百姓疾苦。收集验方,编撰医书,研究医理不仅仅局限于自己养生疗疾,还进行施方舍药,传播医学知识,创建病坊等一系列的医疗实践活动,都起到了救疗百姓安民济世的作用。虽然他的医药活动不能与专业医家想比,但它的作用是普通医家不能比拟的,对宣传医学,普及医药知识,对儒医的产生,医生社会地位的提高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苏轼通晓医理、熟悉药性,有济世救人之心,并尽可能多地收集民间验方,将验方、名方整理成册.苏轼坚持良好的饮食起居,擅于食疗养生,重视修身养性和练功,其营养成,并撰写成文,写过《问养生》、《书养生后论》、《养生说》、《续养生说》、《养生偈》等数十篇养生方面的文章,还有一些养生知识散在于他的诗词中.苏轼所到之处,总是尽可能了解民情民苦,力求减轻人民疾苦,重视疫病预防
酒在古代会应用到治病上吗?
酒在古代是否会应用到治病上?咱们从古代流传至今的文字文献上面来寻找一丝蛛丝马迹。
中医在我国具有很悠久的历史,中医对酒的认识非常深刻,《养生要集》中记载:
酒者,五谷之华,味之至也,故能益人,亦能损人,节其分剂而饮之,宣和百脉,消邪却冷也。若升量转久,饮之失度,体气使弱,精神侵昏。宜慎,无失节度。
古代用五谷熬煮成清液,用作五脏六腑的滋养剂,用五谷煮熬,再经发酵酿造,来作为五脏六腑的治疗剂。
古代的这种方法对后世方剂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五谷中尤以稻米为要,因为稻米生长在高下适宜的平地,上受天阳,下受水阴,尽得天地之和,春种秋收,秋天金刚之气被稻杆尽得,所以稻米为酿酒最佳原料,稻杆是最好的燃料。
刘克用《病机赋》中记载:有人病赤目,以烧酒入盐饮之,而痛止肿消。盖烧酒性走,引盐同行经络,使郁结开而邪热散,此亦反治劫剂也。
清代张秉成《本草便读·谷部》记载酒:行经络,御风寒,味苦甘辛多蓄热,通血脉,壮心神,气雄刚猛善消愁。
我们的祖先在很早以前就发现了酒的药用价值,并将它运用于治疗疾病。历史上的重要医学书籍里,均有对酒的药用功效记载,说明其在医学中的使用是比较普遍的。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我国现存最早医书《黄帝内经》,便辟有专章讨论酒的药性和医疗功效。正因为酒和我国传统医药学的这种紧密关系,所以才一直有“医源于酒”的说法。
从战国至东汉末的数百年间,我国的传统医药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发展。在这一背景下,医圣张仲景写下了《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两部医学巨著。
在这两本书里,张仲景记下了我国最早的方、药详备的补酒三品:“炙甘草汤用酒七升,水八升;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酒、水各六升;芎归胶艾汤,酒三升,水五升。”从而开启了中国传统的补酒保健治疗疾病的先河。
蒸馏酒出现以后,酒精浓度提升,对于药物的有效成分溶出有很大帮助,故其药用价值进一步提高。宋金元的几百年间,是中国传统医药学发展的黄金时期,酒的医药功用更加充分发挥。许多成方中,药物的酒蒸、酒炒炮制方法广为利用。
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里记载有六十九种药酒,有逡巡酒、五加皮酒、女贞皮酒、天门冬酒、地黄酒、牛膝酒、当归酒、菖蒲酒、枸杞酒、人参酒、茯苓酒、菊花酒等等。与李时珍同时代的著名饮食理论和养生家髙濂《遵生八笺》之五的《饮馔服食笺》里也列有二十多种补酒,如今许多都成为现在的养生名品。
到此,[_a***_]就是小编对于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医书关于健康饮食的论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ptfrtc.com/post/38052.html发布于 2024-07-10